科技赋能构筑“安全堤坝”
“空中之眼”无人机搭载热成像仪低空盘旋扫描,快速锁定5名“落水群众”位置;运输无人机按照指引吊运投放救生圈;飞行救生艇精准降至“落水群众”身边,迅速将其拖拽至岸边……6月5日,在湖南省汨罗市白塘镇磊石垸高台堤段举行的一场防汛抢险训练中,无人装备登场亮相唱主角,让现场观众大开眼界。
这场训练以洞庭湖水位暴涨引发垸内溃堤、群众被困等险情为背景展开。湖南省14个市州指挥骨干、300余名军地抢险人员参加,旨在通过实战化场景检验应急力量快速响应、军地指挥体系互联互通、智能装备协同作战等能力。
笔者看到,军地联合指挥部大屏幕实时显示无人机回传的险情区域3D地形图。指挥员结合卫星云图、水情趋势图、防汛力量分布图等信息进行研判决策,迅速调度14支军地应急队伍展开行动。从发现险情到发出指令用时不到10分钟。
训练现场,立体抢险救援紧锣密鼓展开——岸边,民兵通过巡堤查险APP,上报巡查轨迹与隐患点信息,系统通过AI分析预测管涌、溃堤风险,辅助制定处置方案;空中,无人机搭载热成像仪与激光雷达侦测扫描,可实现夜间和浑浊水域目标定位;水上,配备动力自适应系统的救援机器人,穿过复杂水流驶向“被困群众”;水下,“蛙人”小组佩戴智能救援头盔进行搜救,头盔集水下通信、定位与照明功能于一体,提高了救援成功率。
高科技装备的运用,有效提升了管涌封堵、巡堤查险的效率。民兵田旺参加了巡堤查险课目训练,他说:“巡堤查险定位管理系统根据险情自动触发巡查任务,推送给巡查人员,巡查精准度大幅提高。”负责操作飞行救生艇的民兵于新民认为,飞行救生艇功能强大,但在极端天气和复杂水流中稳定性不足,操作员需要加强训练提升“手感”。
“人员密集型任务减少,应急响应时间缩短了。”湖南省军区领导表示,将以此次训练为契机,进一步提高全省基层民兵单位智能设备覆盖率,提升民兵队伍应急能力。同时,将针对人装结合过程中暴露的问题,制定科学合理的改进措施,加强训练与测试,推动科技装备在防汛抢险中的实践应用,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筑牢“安全堤坝”。(黎宇 吴维)
来源:中国国防报
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- 07-06红色档案征集员受聘上岗
- 07-06科技赋能构筑“安全堤坝”
- 07-06“数字聚变”的当量有多大
- 07-05日本拟部署高超音速滑翔弹部队
- 07-05智能仓储实现“一键操作”
- 07-04陆空对抗共用一张训练表
- 07-04构建“三级联动”创新扶持体系
- 07-04立行立改转作风 主动解难励兵心
- 07-04“三级统融”下活一盘棋
- 07-03空军某旅开展飞行训练


阅读排行
推荐教程
- 01-20中国首套铜铌复合腔高稳定超导加速单元研制成
- 01-21台湾民众党主席柯文哲正式请辞
- 01-20(粤港澳大湾区)海上“跨年” 万吨级海巡船元
- 01-20“十项措施”落地周年 福州空港出入境台胞18万
- 01-20加大运力供给 全力保障春运出行需求
- 01-20习言道|习近平新年贺词里镌刻的“中国”
- 01-20东西问·传世名画丨姚旸:为何说《雪景寒林图》
- 01-19微视频|2024,这一年值得喝彩!
- 01-19“中国式现代化,民生为大”
- 12-19最高检、公安部联合挂牌督办!